亚洲аv电影天堂网最新,午夜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丝袜在线播放国产二区,日本亚洲欧洲色α在线播放

評論:
首頁 > 美麗盱眙 > 正文

江蘇革命老區唱起“稻蝦歌”科技扶貧繪就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發布時間:2019-06-21 11:46:52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魏薇  |   責任編輯:DH012
江蘇省盱眙縣黃花塘鎮第一茬小龍蝦剛剛運到市區的餐桌上,那一邊,農民們也馬不停蹄,將活蹦亂跳的第二茬蝦苗投放到田邊的水溝里??茖W謀劃小龍蝦養殖新模式初露端倪。

  六月,熱辣辣的小龍蝦占領著都市老饕們的味蕾,在江蘇省盱眙縣——全省小龍蝦的主要供應區,黃花塘鎮也一派繁忙:第一茬小龍蝦剛剛運到市區的餐桌上,那一邊,插秧機已井然有序地播下綠油油的秧苗,而農民們也馬不停蹄,將活蹦亂跳的第二茬蝦苗投放到田邊的水溝里。

江蘇革命老區唱起“稻蝦歌”科技扶貧繪就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黃花塘鎮迎來小龍蝦豐收

  黃花塘是革命老區,新四軍軍部曾駐扎在這里達2年8個月之久。然而,農村集體經濟增收乏力,自身“造血”功能欠缺帶來的“村窮鎮弱”的貧困實情,一度成為革命老區揮之不去的陰影。

  2016年7月,黃花塘鎮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點穴式”重點幫扶單位,省農科院積極開展調研與幫扶工作,通過輸送人才、配備項目、搭建平臺、黨建共建等創新手段形式,打通增收“堵點”,喚醒產業活力。其中稻蝦綜合種養新模式在革命老區的推廣應用,為黃花塘鎮農業產業興旺打下重要基礎。

  因鎮制宜,科學謀劃小龍蝦養殖新模式初露端倪

  “由于龍蝦是盱眙特色支柱產業,我們因鎮制宜,在現有的水稻田上精準實策,實行稻蝦共作。”省農科院成果轉化處李德新研究員介紹。

江蘇革命老區唱起“稻蝦歌”科技扶貧繪就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省農科院專家張家宏(左三)實地指導曹樹科(右二)種養殖技術。

  省農科院經作所沈新蓮研究員是 “開荒者”之一。2015年,她來到盱眙掛職副縣長。彼時,從湖北“取經”而歸的盱眙縣政府正大力倡導開展小龍蝦養殖新模式,沈新蓮和糧作所水稻專家們一起,決定與當地農業企業合作,通過“做給農民看”,再“帶著農民干”。

  把小龍蝦養進水稻田并不簡單,首先要過“三關”:一是水質關,小龍蝦對水質要求很高,稻田不能打化學農藥,需要采取綠色防控措施。二是品種關,要選擇抗性好、耐水淹、抗倒伏、生育期短的水稻品種,更利于小龍蝦養殖和收獲。三是技術關,找到小龍蝦與水稻共作的最佳“時機”和最適種養方式。為了越過難關,非水產專業的沈新蓮白天下地觀察,晚上翻閱書籍,國內資料不足,留美歸來的她一鼓作氣,翻譯了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小龍蝦的生產手冊。這本手冊,不僅是她養蝦的“工具書”,之后,也成為了她開展農民培訓的“樸素”教材。

  很快,黃花塘鎮五星村的稻田邊開挖出了1米寬的水溝。 “3月在水溝里放入第一季小龍蝦的蝦苗,6月份大蝦收走,然后種上水稻,再接著補充蝦苗。”在沈新蓮等人的努力下,當年,“稻蝦共作”試驗就獲得成功,水稻與小龍蝦結為“互幫互助”的親密伙伴。一年下來,一畝地水稻能收獲1200多斤,小龍蝦能捕撈100公斤。

  在當地企業“試驗”成功后,農民們也喜出望外,不到一年,“稻蝦共作”的希望田在盱眙鋪開3萬多畝。

  “一稻三蝦”,科研助力稻蝦產業風生水起

  2017年,省農科院在黃花塘鎮成立了“黃花塘革命老區博士服務工作站”,以全院專家團隊為支撐,為盱眙黃花塘革命老區提供省農科院自主知識產權新品種、新技術,為農業企業提供技術服務。

  專家團隊里,也包括里下河地區農科所張家宏研究員。這個與小龍蝦打了21年交道的專家,為黃花塘鎮帶去了自己鉆研多年的獨創成果——“一稻三蝦”種養模式,這種模式在傳統“稻蝦共作”的基礎上又增加一期成蝦和一季蝦苗,實實在在提高了老鄉們的收成。

  四月,張家宏需要馬不停蹄地“跑現場”,對農戶及農企進行技術指導,確保他們順利在4月賣出自繁的“稻后蝦苗”,同時轉塘投入蝦苗,5月即可捕秧前,延續之前“稻蝦共作”模式再放入第二茬蝦苗,7、8月“稻中蝦”即上市;秋冬季水稻收割前后,再放養親蝦至翌年4月繁育一期蝦苗,這便是“稻后蝦”。蝦苗越早上市價格越高,今年 3月底蝦苗價格高達40元一斤,4月初價格在30元一斤。如此一年里,稻田可收獲一季稻谷,春季和夏季共收獲兩期成蝦,翌年春季還可收獲一期蝦苗,這便是堪稱稻田養蝦3.0版本的 “一稻三蝦”。

  “另外,我們還自主研發了稻田養蝦專用肥和專用飼料供農戶選用,解決了稻和蝦的綠色營養問題。在病蟲防控上,指導農戶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態防治和生物防治‘四位一體’的綠色防控措施,更是收效‘快凈穩’。” 張家宏介紹。

  正是得益于這些綠色種養、綠色營養和綠色防控手段,蝦農們意外地在水稻身上發現了新的商機。今年,省農科院糧作所的張亞東研究員為革命老區帶來了南粳5718、南粳9008等10個“南粳家族”優質食味中熟中粳稻品種(系)準備進行試種實驗。 “稻蝦綜合種養也可以向稻要效益,真正把‘龍蝦米’打造成為稻蝦產業的另一張名片,提升蝦農收益保障。”張亞東說。

  藏糧于技,合力推動革命老區產業興旺

  今天,黃花塘鎮的“富春山居圖”正徐徐鋪展,因農業凋敝帶來的困苦貧寒,正被產業興旺的強勁勢頭取而代之。

  盱眙祥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之一盧勇,對照著張家宏等人編制出版的“一稻三蝦生態種養模式圖”,剛剛結束了二茬蝦的投苗工作,他打算在6月20日左右開始機插秧。2016年,聽取了張家宏的專業意見,他不惜成本在田溝開墾、水利建造上加大投入,沒想到,“一稻三蝦”的好收成讓他在第二年就回了本。

  第一茬蝦畝產量200-300斤,均價20元/斤;二茬蝦畝產200多斤,均價15元/斤,稻后一畝地還能再繁殖300斤蝦苗,正常的水稻產量約是1000斤/畝。僅在這兩年,黃花塘鎮的稻蝦養殖大戶如雨后春筍,稻田養蝦面積已達到了8萬畝,產值約3.3億元。

  在黃花塘鎮綠化村,年逾花甲的曹樹科和老伴都患病嚴重,因病致貧不說,勞動能力還十分有限??恐鴰桩€地的稻麥收成,年收入只有4000余元,老兩口過得拮據清貧。2018年,他進入“蝦菇共生”的種養殖企業打工,一邊在企業幫工,另一邊,“學有所成”的老曹在省農科院的幫助下承包了2畝土地自己搞“蝦菇共生”,一年下來合計利潤有12000元左右,高高興興脫了貧。

  今年,省農科院與黃花塘鎮政府簽署共建寧淮現代農業創新創業園合作協議,革命老區的農業產業,正迎來更多高層次人才的返鄉建設,轉型升級欣欣向榮。

  助力脫貧攻堅,農業科技先行。江蘇省農科院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這支如椽畫筆,因地制宜、精準發力,幫扶省內經濟薄弱地區繪就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科技扶貧和鄉村振興鮮活樣板,讓更多向往美好生活的老鄉們在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追夢路上有信心、有能力、有奔頭。

非遺江蘇
人文江蘇
出行指南針
智慧江蘇
?